010-85986299
论传统文化与当代VI设计的关系(下)

  纵观人类发展史,凡是崇尚个性、自由、民主、鼓励创造的民族、国家或朝代,必定是兴盛、繁荣的;反之,若是埋没个性、限制自由、独裁、缺乏前进动力的民族,肯定是落后、衰败的。  与传统美一起吐故纳新

     纵观人类发展史,凡是崇尚个性、自由、民主、鼓励创造的民族、国家或朝代,必定是兴盛、繁荣的;反之,若是埋没个性、限制自由、独裁、缺乏前进动力的民族,肯定是落后、衰败的。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傲人的文明史,曾经辉煌过,但也曾经因为思想闭塞、刚愎自用、盲目排外等等民族的劣根性,致使三百年的衰败。彻底清除我们民族文化里糟粕!这是我们炎黄子孙深刻体味到的真理。

    某位业内人士曾准确得道出了症结所在:“……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里,对创造性的价值,是一种御用性的肯定,而不是崇尚性的膜拜。”这翻话的确精辟。

    中国历史上,自秦朝建立,从来都是崇尚权力而非知识的社会。秦朝有焚书坑儒,之后各朝代都有对于政治权利绝对控制下的对于文化的压制。而所有历史上创造伟大而灿烂作品(如中国古典建筑,与中国同名的china陶瓷等等),这些大师往往都是佚名,而那些灿烂文明的声望却属于那个朝代的统治者。而这些真正的大师们在历代统治者的眼里只不过是工匠、苦力而已。顶多加上“御用”两字,成为高级工匠。可见,我们的民族文化中缺乏一种崇尚个性,崇尚人的自由创造价值的气魄。而当代设计,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气质。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恰当的教育可以令到一个民族重新焕发光彩。于是说,提倡将设计当作是一种文化,作为全民基础教育,就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的教育理论,他是我们民族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因为他引领我们走出了一个灰暗,没有动力的时代,步入了一个多元的,多彩的新时代。而如果说,邓小平是引领社会转折的导师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得去与社会共同前进?答案在我们自己。

  寻找传统设计中新鲜的血液

    历经沧桑百年,我们凭借不折不挠的劲头逐渐在世界上走出了自己的路。人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悠久传统,虽带给我们束缚与不够开阔的观念,但若是摈弃腐旧,提炼精华,我们的脚步似乎还不晚。

  中国的陈逸飞先生提倡“大视觉,大美术”,倡导进行视觉产业;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是不能没有设计”;设计先导的国策使日本在二三十年之内迅速崛起;几乎所有的观察家都认为: 设计就是生产力 

  翻开中国短暂的平面设计史,陈绍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在他的设计历程中,令得他崭露头角的是《绿,来自您的手》。而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陈绍华的则是 2000年他设计的太极人形、中国结的申奥标志。而从申奥标志到候票,历经了设计风格由简单的灵感到招牌似的 “中国风”的成熟气质的蜕变。中国的传统元素一直是陈绍华贯穿始终的元素和一个不卑不亢的主题。包含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有大象无形之气度。有中国人的自信和气魄在里面。也符合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设计师的使命感

    设计大师陈幼坚曾说过一番话:“平面设计的历程就如马拉松赛跑,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充满挑战性的道路。那些获奖无数的运动健将,不只单靠一副天赋的良好体魄才‘上位’,亦要配合后天的悉心栽培和毅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平面设计师要成功,亦如运动健儿般,只靠天资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没有全力付出精神、时间和努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 事实是,中国人并不缺失设计上的天分,如果将中国当代的设计师们都比作一个个未出生的婴孩,那么除了妈妈的哺育,整个生存环境的问题以外,还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象雏鹰一样破壳而出,才有雄鹰展翅飞翔的机会。

    而另一位设计大师靳埭强曾将设计师比做为他人度身订做衣服的裁缝。是要别人穿起来舒适,看起来美观,又合他的心意。设计就是为他人度身订做。这套观念是一个设计师亦须要有的。也应该是设计师的使命感。用心付出,设计并非只为做而做,终要以人为本。在当下的设计视野中,如何让消费着愉快得穿上设计的“外衣”?试问,有几人!

    总结论点:传统是立国之本,而设计则是立市之本,我们要做的不是保留,或者模仿,也不是一味的追逐或者崇拜,我们的使命在于,要创新,要意识到传统值得保留的地方,妥善利用。以我为我的追逐目标,突破自我才是上策。

返回顶部